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以来,我们充分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独特作用,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任务,以“六抓六坚定”为有力抓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得到显著提升,理想信念愈发坚定。各类学习宣讲和主题活动累计开展2.5万余场,有效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学习热情与参与度,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制定常态化方案,持续深入推进。坚持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要求,精心制定全市《“六抓六坚定”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方案》和《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常态化工作安排》。组织召开全市专题推进会与培训会,将党史学习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及巡听旁听重要内容,以制度化形式保障学习教育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深化学习教育,强基固本铸魂。坚持理论武装与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以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重点聚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读书班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深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切实筑牢思想根基。组织开展集中宣讲活动,组建市委宣讲团、专家宣讲团,并充分发挥“党员劳模”“青年讲师”“巾帼英雄”等群众宣讲团的独特作用,累计开展宣讲活动2万余场,覆盖听众超百万人次,在全市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加大宣传阐释力度,围绕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精心制播《理论面对面》《智囊团·专家解读》融媒节目40余期。开设“全会宣讲”“理论解读”“评论述评”等专题专栏,转载刊发各类学习宣传新闻稿件1700余篇,人民网、光明网等媒体百余个账号持续发力,网上网下总传播量超2亿人次,有效巩固壮大舆论声势,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为全市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把牢主题主线,赓续红色血脉。以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为主线,通过特色主题活动与创新载体,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一是理论宣讲与文艺融合。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创新采用“理论+文艺”形式,示范开展“传承弘扬延安精神团结奋斗再建新功”主题宣讲活动70余场。市属媒体精心打造“血铸河山:东方主战场的城市抗战”“西安抗战印记”“主播说抗战”等专题专栏,以生动形式传播红色文化。西演集团创排秦腔历史剧《还我河山》,西安广播电视台、市委统战部联合摄制《望原风雪战》《黄河绝唱》《岁月长歌》《山河同路人——孙蔚如将军抗战纪》等纪录片,以多元艺术形式生动再现抗战历史,让红色文化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二是系列主题教育成果展示。策划举办以“立根铸魂谱写新篇”为主题的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展,组织领导干部、基层党员及群众代表2000余人参观学习;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契机,西安事变纪念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等单位推出《共卫山河——西安军民抗战纪实》等5个专题展览,累计接待群众3万余人次;结合纪念西安党组织成立100周年,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百年百瞬》党史读本,并组织“桃胡灯明”西安党史图片展,进一步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全方位展示。三是对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利用。指导西安发布制作播出“走读红色西安”系列融媒体节目9期,传承西安红色革命精神。统筹全市革命旧址、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与时代地标,成功举办“山河经纬·时代印迹”——《西安爱国主义教育地图》发布活动,促进红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让市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教育。四是开展文化实践活动。市文联、市档案馆、市文物局联合举办“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西安抗战档案史料”“闪耀的红星”系列书法、美术、摄影及图片展览,累计发布抗战主题故事与特别报道1605篇(条),总阅读量超1800万,深情讲述抗战历史,广泛凝聚爱国共识。各区县、开发区结合实际,广泛开展书画展、红歌会、主题宣讲、秦腔擂台赛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4000余场,有效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五是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作用。依托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开展缅怀祭扫、红色研学、主题党日等活动3000余场,在全社会持续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此外,推出新城区兴乐社区、雁塔区红专南路社区、莲湖区桃园路街道第一社区、阎良区“红翼·教育”综合体、高陵区西北民大博物馆、蓝田孟村镇郗波亭旧居等一批示范典型,有力有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