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媒体 西安门户
西安网评:别让“网络热线”变“寒心冷线”
来源:西安网 时间:2025/10/19 11:14 阅读量:

  网络热线,是倾听民声、回应民意的“直通车”,是政府与群众之间便捷高效的沟通纽带。然而,个别地方网络热线却陷入“静音”困境,致使本应畅通的民意渠道出现“梗阻”。有的对群众咨询投诉视而不见,长期不回应或仅简单回复“已阅、已收悉”;有的“选择性失聪”,对易出显绩的诉求积极回应,棘手难题回避拖延,答非所问;有的敷衍应付,线上回复用通稿,毫无针对性,难以解决实际问题。(中国组织人事报10月15日)

  网络热线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传统沟通方式的时空限制,让民生诉求传递更高效、问题解决更及时。对群众而言,不用再为一件小事请假跑部门,在家就能反映问题;对政府部门来说,能更快收集到分散在各个角落的民生需求,精准掌握群众急难愁盼。畅通的网络热线,不仅能高效解决民生难题,更能让群众感受到政府服务的诚意与温度,筑牢信任的基石。

  可为何个别地方的网络热线会陷入“静音”困境?深究根源,首先,是部分干部缺乏为民服务的责任心。在他们眼中,网络热线只是走流程的任务,群众诉求能推则推、能拖则拖,既不主动跟进处理进度,也不及时反馈结果,把热线当成了摆设。其次,是错误的工作导向在作祟。一些人只愿意回应容易解决、能快速出成绩的诉求,面对物业管理纠纷、环境污染等棘手问题,就选择选择性失聪,要么用模糊话术敷衍,要么干脆石沉大海,生怕处理不好影响业绩。再者,缺乏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对网络热线的回复质量、问题解决率没有明确标准,也没有对不作为、慢作为的行为进行约束,导致部分干部对待热线工作缺乏积极性,敷衍应付成了常态。

  网络热线“静音”,伤害的不仅是群众的感情,更是政府的公信力。当群众满怀期待地反映问题,得到的却是冷漠回应或拖延推诿,久而久之,他们对政府的信任会逐渐消解。即便后续推出再好的民生政策、建设再多的惠民工程,也难以赢得群众的认可。所以,要让网络热线重新“发声”、回归“暖心线”,关键要拿出实打实的举措。

  一方面,要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通过教育引导让干部明白,网络热线连接的是民心,每一条诉求都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认真对待、用心解决,而非被动应付。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网络热线工作机制,明确回复时限与处理标准,对群众诉求实行“台账式管理”,从接收、转办、处理到反馈,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有迹可循,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同时,完善监督考核体系,将网络热线的回复质量、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度纳入干部考核,对敷衍塞责、不作为的行为严肃问责,倒逼干部把热线工作做实做细。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这是政府服务的初心。网络热线本应是传递温暖的“民心窗”,而非隔绝民意的“寒冰墙”。只有用心守护、用情运营,让每一条群众诉求都能得到重视与解决,才能让网络热线真正畅通起来,拉近政府与群众的距离,让服务更有温度,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真切。

  作者:王济川

编辑:高蒙

4001000000000000

分享

网络台APP下载

西安网APP下载

   电脑版 陕ICP备09025004号
      @2000-2025西安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