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江西90后小伙梅林约双方父母首次见面商议婚事,小伙母亲主动拿出备好的10万彩礼钱,称“娶媳妇该有的礼数不能少”。但女方母亲坚决拒收,直言“我不是卖女儿”。梅林将这段视频分享至社交平台,意外收获几十万点赞。10月16日,梅林接受采访回应:视频并非剧情设计,未来会继续拍,也会好好地爱老婆。(澎湃新闻10月17日)
江西小伙梅林提亲时,丈母娘拒收10万彩礼的视频意外走红,这一温暖场景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当下社会对婚俗变革的深切期待。这场双向体谅的互动之所以触动人心,在于它打破了高额彩礼的惯性叙事,让婚姻回归情感本质。
“我不是卖女儿”,丈母娘这句朴实话语直击彩礼异化的痛点。传统六礼中的纳征本是婚姻信用的象征,却在现代化进程中异化为明码标价的交易。彩礼的越来越多,让很多男方家庭被压力山大的喘不过气来,而10万彩礼被拒收的反差,正是对这种畸形风气的温柔反抗。更难得的是双方家庭的默契:男方主动备礼显诚意,女方拒收彩礼顾全局,这种双向奔赴恰是健康婚姻关系的底色。
丈母娘拒收彩礼走红,这一事件的意义远超个体案例,它呼应了国家移风易俗的治理方向。从2019年整治天价彩礼到2025年升级为综合治理,政策持续发力背后,是对婚俗异化的清醒认知。最高法2024年出台的彩礼纠纷司法解释,与甘肃定西“彩礼限高5万”的村规民约、河南兰考“红白理事会”等实践形成合力,推动彩礼回归礼的本质。
当然,拒收彩礼并非否定传统,而是对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婚姻是文化制度的载体,当彩礼从物质博弈回归情感联结,才是对传统最好的传承。梅林“好好爱老婆”的承诺,恰是这场温暖互动的延续:婚姻的保障从来就不该是彩礼数额的厚薄,而是彼此的担当与体谅。
从各地不断打掉婚骗团伙到阜阳举办“零彩礼”集体婚礼,从司法规制到民间自觉,婚俗革新正在多点突破。“我不是卖女儿”丈母娘的举动之所以动人,在于它证明移风易俗不必靠疾风骤雨,一次真诚的体谅便能成为文明的火种。当更多家庭挣脱物质枷锁,婚姻才能真正成为“合二姓之好”的幸福起点。(郭元鹏)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