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媒体 西安门户
西安网评:医院发“门诊喜报”不只是用词不当
来源:西安网 时间:2025/10/17 17:00 阅读量:

  近日,网传一则“喜报”受到关注,该“喜报”的左上角写有“兰州兰石医院”的字样,内容为:热烈祝贺兰石医院“再创佳绩”,9月份门诊人数7577人、住院及门诊手术台数426台,10月份开诊第一天门诊人数451人、手术25台。兰州兰石医院一位内部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份“喜报”中的诊疗数据属实,“确实用词不当,我院正在积极处理”。(中国新闻周刊10月16日)

  兰州兰石医院一份“喜报”引发舆论关注:9月门诊人数7577人、手术426台,10月开诊首日门诊451人、手术25台,这些背后藏着患者病痛与家庭负担的数据,被冠以“再创佳绩”的名头。医院回应称“用词不当”,可纵观各地多次出现的“庆祝我院病人突破某某例”的条幅,医院手术室张贴“财源广进” 的春联而引发的舆情,这早已不是简单的表述问题,而是医疗行业重数据、轻人文,重盈利、轻公益的初心偏差暴露。

  医疗的本质是救死扶伤,诊疗数据从不是业绩勋章,而是责任清单。对医院而言,门诊人数、手术台数或许能反映服务能力,但这些数字的每一个增量,对应的都是一个个忍受不适的患者、一个个为治病奔波的家庭。当医院将“7577人就诊”“426台手术”当作喜事宣扬时,实则忽略了医疗服务的人文内核,患者到医院是为了摆脱痛苦,而非成为医院佳绩的注脚。这种表述上的所谓“不妥”,本质是对患者疾苦的同理心缺失,更是对医疗公益属性的误读,把治病当成了生意,把患者当成了客源。

  所谓“内部评比激励”的行业困境,不能成为忽视人文关怀的借口。某地一位医师提到,“行业竞争大、财政拨款有限,医院需靠数据评比激励科室”,这种现实压力值得理解,但内部激励与对外表达本可划清界限。医院完全可以通过提升治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优化就医流程等更具人文温度的指标来激励医护,而非单纯比拼接诊量;即便内部需要通报数据,也应明确其责任指标的属性,而非包装成“喜报”对外传播。将逐利性执医的印象风险,归咎于“无法对外公布数据”,本质是找错了矛盾焦点,公众反感的从不是数据本身,而是医院对数据的功利化解读。

  一次次同类舆情反复出现,更暴露出部分医院管理与思想教育的漏洞。兰州兰石医院称“新员工误发”,可一份涉及医院核心数据的内容,能轻易被做成“喜报”流出,恰恰说明医院在宣传规范、思想引导上的缺位;多次的类似庆祝事件,每次舆情后都是“删文道歉”“反思整改”,却始终没能形成长效机制,根源就在于重整改形式、轻思想纠偏。若医院只把问题归咎于用词和员工,不真正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不厘清公益与盈利的边界,下次类似的“喜报”仍会出现。

  医院是守护生命的场所,其口碑从不是靠“数据喜报”堆砌,而是靠医者仁心、便民服务赢得。此次舆情对所有医院都是警示,与其纠结如何表述数据,不如深耕如何服务患者;与其靠接诊量彰显能力,不如靠治愈率、满意度赢得信任。唯有回归医疗初心,守住人文底线,才能让公众感受到医院的温度,而非功利的冰冷。(郭元鹏)

编辑:钱江

4001000000000000

分享

网络台APP下载

西安网APP下载

   电脑版 陕ICP备09025004号
      @2000-2025西安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