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则市近日一纸通报,将“蔡国强《升龙》烟花秀”的“环保账单”彻底摊开,土壤草毡层被碾碎15.29亩,塑料碎屑散落山坡,强光巨响惊起飞鸟走兽。更为引人关注的是,县委“一把手”被免职,多人被立案审查,“政绩焰火”瞬间化作生态警钟。
政绩冲动,从来都是侵蚀生态的隐形蛀虫。在部分干部眼中,海拔5000米的查琼嘎日山体不是需要敬畏的生态屏障,而是彰显政绩的绝佳舞台。一场52秒的烟花盛宴,不是可能伤及生态的高风险操作,而是拉动旅游热度、装点任期“成绩单”的捷径。他们急于求成地把绿水青山当试验田,一门心思追逐看得见、能出彩的短期效应,却对背后数十年难修复的生态创伤视而不见,把为民造福的初心,异化为为己炫绩的私心。
高原生态本就脆弱如纸,容不得半点任性折腾。1050发礼花盆被强行运上雪域高原,碾碎的何止是草毡层,更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根基,这种特殊土壤的修复周期长达数十年,一旦破坏便可能不可逆;惊飞的何止是飞鸟走兽,更是生态链的良性循环,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习性被打乱,极易引发连锁生态危机。要知道,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是供人装点门面的背景板;艺术创作可以追求震撼,却不能突破生态底线;发展政绩可以追求亮眼,却不能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任何脱离生态理性的“秀”,最终只会沦为触碰红线的“羞”。
此次铁腕问责,堪称生态保护的“雷霆一击”。县委书记免职、多人立案审查,响鼓重锤,力度如此之大,这绝不是简单的舆情回应,而是向全社会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生态红线面前,没有特殊情况,没有借口理由,更没有侥幸空间。无论是手握权力的干部,还是追求流量的团队,只要敢踩生态底线,就必然要付出代价;只要敢拿绿水青山换政绩,就必然要被追责问责。
当然,问责不是句号,而是逗号。接下来,蔡国强艺术工作室与“始祖鸟”将面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长期修复评估,相关干部亦将被继续追责。但比“罚”更重要的是“立”,必须把生态保护法、草原法、青藏高原保护条例的牙齿磨得更锋利,让谁审批、谁监管、谁担责真正落地,才能防止下一个“艺术秀”换件马甲卷土重来。
绿水青山不是舞台背景,而是永续发展的本钱。对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而言,最该炫的“绩”不是夜空中52秒的璀璨,而是大地上数十年的苍翠。愿这场“烟花劫”,成为一盏警示明灯,任何时候,政绩冲动都不能凌驾于生态理性之上,只有以实际行动守护好绿水青山,才能让子孙后代拥有一个美丽宜居的家园。
作者:袁强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