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源:西安广播电视台
西安网讯 9月29日 ,西安博物院与福州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文物特展《碗礁瓷语——碧波启封的丝路时光舱》开展。展览以清代康熙年间沉没于福建平潭海域的"碗礁一号"沉船出水瓷器为核心, 汇集115 件/组珍贵文物, 通过陆海对话的独特视角,生动再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盛况与文化交融。
"碗礁一号"沉船发现于2005年,是中国水下考古的重要成果。沉船出水瓷器约1.7万件,主要为清康熙年间景德镇民窑生产的外销瓷 , 其中 福州市博物馆精选103件出水瓷器,西安博物院配套展出1 2 件同期馆藏珍品, 展品 涵盖青花、五彩、单色釉等多个品类 , 既有 清秀典雅 的 梅纹 罐、纹饰精美的菱口盘,也有 纹饰多样的 的 青花碗 、 釉色脱俗的 葫芦瓶等,充分展现了康熙时期景德镇民窑高超的制瓷工艺。青花瓷器采用云南"珠明料",呈现出"墨分五色"的独特效果;五彩瓷则以红、绿、黄、蓝、赭五色交融,形成热烈奔放的"康熙硬彩"风格。
福州市博物馆副馆长 张玉霖:因为当时 "碗礁一号"是触礁之后沉下去的,没有翻船,所以很多瓷器保存的很完整......希望广大观众感受到哪些方面。
展览分为“碧波沉瓷初现世”“海底瓷光映万象”“千年丝路共潮生”“探海启舱揽时光”四大单元,从沉船发现、考古发掘到文物研究、文化阐释,全面梳理了这批康熙景德镇民窑外销瓷的历史价值与艺术成就,共同构建起一场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 西安博物院特别展出1 2 件/组馆藏同期瓷器,与"碗礁一号"出水文物形成陆海呼应。
《碗礁瓷语 ——碧波启封的丝路时光舱》 文物特展 策展人 孙振楠: 这些藏品虽未直接出海,却明显受到外销瓷风格影响,如青花山水纹六方盖盒、八方暖盘等,反映出海上丝绸之路对内陆制瓷业的深远影响。此次展览是西安博物院与福州市博物馆的首次深度合作,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制瓷业的辉煌成就,更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对话,彰显了"一带一路"倡议下文明互鉴的当代意义。
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4月7日,期间还将举办系列学术讲座和公众教育活动,大家可以关注西安博物院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了解具体时间,聆听讲座,参与活动。记者李璐 师俊霞报道。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