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公安局在地图中查看发布警情通报:河北雄县男子谢某某(36岁),在拍摄电影休息期间身着带有明显警用标志的服装直播带货,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警方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7日。通报中未具名的谢某某,正是因饰演“小兵张嘎”而被观众熟知的谢孟伟。
警服从不是可随意摆弄的戏服。通报里提到的“带有明显警用标志”,具体指向肩章与臂章,这些标识并非普通装饰,而是人民警察履行职责的身份凭证,是国家公权力的直观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对警用标志、制式服装的专用属性早有明确界定,这不仅是法律条文的硬性规定,更是对社会秩序与公共信任的守护。谢孟伟辩称所穿为剧组戏服,可即便如此,在非拍摄场景下将其用作带货道具,本质上仍是对法律边界的漠视,对警服所承载的尊严与权威的消解。观众记忆里,“小兵张嘎”是嫉恶如仇、坚守正义的小英雄,可现实中,谢孟伟却用象征公权力的警服为商品吆喝,这种角色与行为的割裂,难免让人心生唏嘘。
直播带货拼创意、争流量本无可厚非,但谢孟伟的做法,是踩着规则红线的捷径。直播经济的核心是信任,他显然清楚警服在公众心中的分量——这种源于职业属性的公信力,能轻易降低消费者的戒备心理。当观众因警服产生的权威感下单时,实则是被滥用的公共信任推着消费。这不仅破坏了直播行业公平竞争的生态,更让“嘎子”这个承载一代人童年记忆的符号蒙尘。有人说他是无心之失,可作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众人物,对警服的特殊意义不可能毫无认知,说到底,还是流量焦虑冲昏了头脑,抱着博眼球换热度的侥幸,忽视了法律的刚性约束。
近年来,直播行业中越界博流量的案例屡见不鲜,有人扮丑卖怪,有人编造剧情,可谢孟伟的行为特殊之处在于,他触碰的是公权力象征不可侵犯的底线。7天的行政拘留,既是对他个人违法行为的惩戒,更是给整个行业敲响的警钟: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流量也不是免罪金牌。公众人物的影响力越大,社会责任就越重,当年“小兵张嘎”的角色让谢孟伟收获了超越普通演员的关注度,这份认可本应转化为坚守底线的自觉,而非突破规则的底气。
从荧幕上的小英雄到拘留所里的违法者,谢孟伟的经历印证了一个道理:流量再诱人,也不能丢了规矩;名气再大,也不能没了敬畏。真正能支撑人走得长远的,从来不是剑走偏锋的热度,而是遵纪守法的底线与担当。警服的尊严不容消费,法律的红线不容触碰,这起事件当成为所有追求流量者的清醒剂,唯有敬畏规则,方能行稳致远,否则,再热闹的流量,终会在法律与道德的审视下消散,只留下无法挽回的代价。(杜才云)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