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粮旺季收购进入收尾阶段。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各类粮食经营主体累计收购小麦超1亿吨,收购进展整体顺利。(人民日报9月15日)
夺取夏粮丰收,是实现粮食全年丰收的第一场硬仗。今年夏粮收购呈现进度快、托市广、运行稳三大特点,这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不仅展现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强劲韧性,更彰显了大国粮仓的稳固根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注入了坚实底气。
政策托底有力,切实保障农民利益。收购工作较往年提前一周启动,农民售粮踊跃,“即收即卖”成为普遍选择,反映出农户对政策托底和市场预期的充分信心。与此同时,国家及时在河南、安徽、河北、江苏、山东等主产区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中储粮集团积极增设库点、优化服务,累计收购托市小麦1300万吨,切实守住了“种粮卖得出”的底线,有效保护了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
市场运行平稳,优质优价特征显著。在政策托市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小麦价格总体稳定,优质优价特征显著。强筋、弱筋等专用品种需求旺盛,价格稳健,反映出粮食供需结构的持续优化和消费升级的积极信号。随着国庆、中秋双节临近,面粉消费即将进入传统旺季,市场购销有望进一步活跃,产业链韧性不断增强。
体系持续完善,全面筑牢安全根基。夏粮丰收和收购顺利,背后是我国粮食政策体系的持续完善和市场调控能力的不断提升。从生产支持到收储调控,从价格保障到市场监测,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政策举措,构建起粮食“产购储加销”全链条稳供格局,确保粮食供给量足价稳,筑牢了国家粮食安全防线。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夏粮丰收不仅关乎农民增收,更关系经济大盘和社会稳定。在当前国际粮食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我国夏粮再获丰收、收购平稳有序,充分体现了大国粮仓的底气与韧性。展望未来,我们应继续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优化政策供给,强化市场调控,进一步巩固粮食安全根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董宏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