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媒体 西安门户
西安网评:数字赋能,让文化遗产跨越时空“活”起来
来源: 时间:2025/09/17 09:57 阅读量:

  “当指尖轻触屏幕,千年文物的纹路清晰可辨;当戴上VR设备,古老遗址的风貌仿佛触手可及。”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于9月16日至17日在古都西安举办,论坛将以“数联古今智绘文明——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围绕“保护·传承”“技术·创新”“产业·赋能”“开放·共治”四个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如今,数字技术不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为文化遗产保护注入强大动力,让沉睡的文明在新时代绽放新生。

  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留存记忆”提供了坚实保障,让珍贵遗产摆脱时空限制实现永久保存。过去,文化遗产保护多依赖人工修缮和物理保存,不仅面临自然灾害、岁月侵蚀的风险,部分珍贵文物也因难以移动而无法被更多人了解。而数字技术通过高精度扫描、三维建模等手段,能将文化遗产的每一处细节完整记录下来,不仅可以有效抵御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还能为后续的研究、修复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让文化遗产的“记忆”得以永恒留存。这种永久保存的方式,打破了传统保护的局限,让文化遗产在数字世界中获得了“永生”的可能,为后代子孙留下了宝贵的文明财富。

  数字技术让文化遗产“走出深闺”,以更鲜活的姿态融入大众生活,实现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突破。以往,人们了解文化遗产大多只能通过博物馆参观、书籍阅读等有限方式,很多文化遗产因地理位置偏远、展示条件有限而“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借助数字技术,文化遗产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全球近百项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亮相西安的案例,就生动说明了这一点。人们无需远赴实地,只需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就能“云游”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人们可以“走进”古代宫殿,感受当时的生活场景;通过增强现实(AR)技术,文物上的图案能“活”起来,讲述背后的历史故事。这种沉浸式、互动式的体验,让文化遗产不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大众对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推动了文化遗产的广泛传播,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魅力。

  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创新发展”开辟新路径,推动文化遗产与现代产业融合,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双赢。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具有巨大潜力的文化资源。数字技术的介入,让文化遗产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比如基于文化遗产的数字元素,可以开发出动漫游戏、文创产品、数字艺术品等多种衍生产品。这些产品既保留了文化遗产的核心内涵,又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和科技元素,深受市场欢迎。一方面,这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资金支持,反哺文化遗产的修缮和研究;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数字技术还促进了文化遗产与旅游、教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出“数字文旅”“数字教育”等新业态,让文化遗产在创新发展中不断释放新的活力,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有机统一,为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

  从为文化遗产留存记忆,到推动文化遗产广泛传播,再到助力文化遗产创新发展,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融合将更加深入。我们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不断探索创新文化遗产保护模式,让更多文化遗产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跨越时空阻隔,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西安网特约评论员王平)

编辑:钱江

4001000000000000

分享

网络台APP下载

西安网APP下载

   电脑版 陕ICP备09025004号
      @2000-2025西安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