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媒体 西安门户
西安网评:预制菜国标征求意见,“专家标准”之外更需“民心标准”
来源:西安网 时间:2025/09/15 10:09 阅读量:

  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届时,预制菜“身份”将有统一说法,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将首次纳入信息披露范畴。也有专家建议,预制菜的上述信息应强制披露。(《现代快报》9月14日)

  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通过审查,即将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预制菜“身份”将有统一界定,餐饮门店使用预制菜的信息披露也将首次纳入规范。从明确“不添加防腐剂”的强制性指标,到聚焦全链条安全监管,国标草案的推进回应了公众对预制菜安全的核心关切。但要让这份国标真正落地见效,除了“专家标准”划定的安全底线,更需吸纳“百姓标准”,倾听消费者对知情权、性价比、食用体验的诉求,才能让预制菜标准既经得起专业检验,也受得住民心认可。

  预制菜国标草案的亮点,在于直击公众最担忧的安全痛点。此前,预制菜因定义模糊、添加剂不明、冷链不规范等问题备受争议,部分餐饮门店悄悄使用预制菜却不告知的做法,更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此次草案不仅首次明确“不添加防腐剂”,还将餐饮门店使用预制菜的信息披露纳入范畴,消费者有权知道餐馆是否使用预制菜的诉求,正逐步转化为制度规范。同时,草案对预制菜分类、原料、加工工艺、贮存运输的统一规定,也为监管执法提供了明确依据,从源头为预制菜安全上锁。

  不过,标准的完善不能止步于安全底线,更要回应百姓关切的细节。对消费者而言,预制菜的好标准不仅是没防腐剂,还包括明明白白消费,比如餐饮门店如何清晰标注预制菜菜品,是菜单旁加标注、服务员主动告知,还是线上点餐页面明确提示?草案提及信息披露,但具体披露方式、披露程度仍需进一步细化,避免出现形式披露却不醒目的敷衍;对消费者而言,好标准也包括吃得起、吃得香。业内人士预测,“防腐剂禁令+冷链升级”可能推高15%~30%的成本,若成本全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可能让部分人对预制菜望而却步。国标制定过程中,需平衡安全要求与性价比,比如引导企业通过规模化生产、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而非单纯将压力转嫁给消费者,这才是符合百姓标准的务实考量。

  更重要的是,国标征求意见环节,应真正打开百姓参与的通道。预制菜与每个人的餐桌息息相关,消费者的感受最直接、诉求最真实:有人关心预制菜的保质期与新鲜度,有人在意加热后的口感是否接近现制,有人担忧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食用的适用性……这些百姓视角的关切,往往是专家制定标准时容易忽略的细节。此前六部门通知已明确预制菜“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属性,此次国标征求意见,不妨通过线上问卷、社区座谈、消费者代表参与论证等方式,让公众声音充分融入标准制定。比如针对信息披露,可征求消费者对标注位置、标注内容的意见;针对成本上涨,可收集公众对合理价格区间的期待,让标准既专业又贴心。

  预制菜国标不仅是行业的准入证,更是消费者的定心丸。若只重“专家标准”而轻“百姓标准”,可能出现标准合格却不受欢迎的尴尬。比如成本过高导致预制菜价格飙升,或信息披露不清晰仍让消费者雾里看花。反之,若能在安全底线之上,充分吸纳公众对知情权、性价比、食用体验的诉求,既能推动行业淘汰不合规的中小工厂、倒逼头部企业提升品质,也能让消费者对预制菜更放心、更认可,实现行业升级与百姓受益的双赢。

  预制菜走进更多家庭已是趋势,国标制定则是规范行业发展的关键一步。期待此次征求意见环节,能真正成为专家智慧与百姓诉求的交汇点,让最终出台的预制菜国标,既是守护食品安全的“硬标准”,也是赢得民心认可的“暖标准”。(郭元鹏)

编辑:钱江

4001000000000000

分享

网络台APP下载

西安网APP下载

   电脑版 陕ICP备09025004号
      @2000-2025西安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