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媒体 西安门户
西安网评:学生开学搬书,为什么竟会成为新闻?
来源:西安网 时间:2025/09/02 09:38 阅读量:

  近日,深圳龙岗区多所学校开学搬书的一幕引发关注:沉甸甸的新教材不再由家长代劳,而是由学生们自己搬回教室。孩子们的手掌被书本压得发红,校服也在搬运过程中蹭上了灰尘,但他们脸上却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这看似微小的变化,折射出教育理念的重要转变,也映照出普遍存在于许多家庭中的“代劳式”教育困境。

  这一场景之所以成为新闻,正因为它与以往我们熟悉的全家总动员式开学场景形成了强烈反差。过去,我们常见到这样的画面:祖辈父母们汗流浃背地奔波在校园,父母们肩扛手提各类学习资料,而孩子们却轻松地跟在后面。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折射出许多家庭在教养方式上陷入的误区,过度保护和事事代劳,已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宝贵的成长体验。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古训至今发人深省。搬书虽看似小事,却蕴含着教育的真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需要学习如何分配力量、规划路线,学会与同学协作配合,更要培养坚持到底的毅力。这些在真实劳动中获得的体验,远比空洞的说教更能塑造一个人的品格。孩子们脸上绽放的自豪笑容,正是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完成挑战后,价值感自然流露的体现。

  孩子做自己分内之事,为什么竟会成为新闻?这恰恰说明,在太多本应让孩子自立自主的领域,成人的帮助已经越界。从背书包、整理文具到值日打扫,多少本该属于孩子的成长体验,在爱的名义下被悄然剥夺?这种过度代劳的背后,不仅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更反映出对成长规律的理解偏差。

  值得注意的是,当代教育往往陷入一个误区,过分注重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却忽视了最基本的生活实践与劳动体验。一个不会系鞋带的大学生、一个从未洗过自己衣服的中学生,这些看似极端的例子却真实地提醒我们,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培养学术能力,更在于塑造能独立面对生活的人。深圳这些学校的做法,正是在纠正这种偏差,让教育回归“培养完整的人”这一根本目标。

  教育的使命,从来不是培养只会应试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而是要塑造具有健全人格、担当精神和自主生活能力的未来公民。深圳这些学校看似简单的举措,实则是对教育本真的回归。它提醒我们,最有效的教育,往往就蕴藏在最简单的生活实践之中。让孩子们亲手搬起自己的书本,正是在传递一个朴素而重要的信念,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人生的路终究也要靠自己走。

  父母的过度呵护,表面是爱,实则可能成为一种剥夺。一个从未经历汗水洗礼的孩子,如何真正理解劳动的价值?一个从未独立完成任务的孩子,如何建立责任意识?这些看似微小的日常体验,恰是构建健全人格不可或缺的基石。当我们替孩子包办一切,我们不仅剥夺了他们学习独立的机会,更在无形中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号:“你做不到,你必须依赖我。”

  教育,未必需要宏大的理论支撑,有时恰恰始于放手让孩子自己搬一次书。这些自己搬书的孩子,搬起的不只是几公斤重的教材,更是一份对自我成长的责任。今天能亲手搬起自己书本的孩子,明天才更有可能扛起自己的人生。这开学的第一课,简单却意义深远,它预示着教育正回归本真,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而是能够脚踏实地、肩负责任的完整的人。

  期待这样的教育实践能够形成燎原之势,促使更多家长和教育者意识到,真正的爱,不是为孩子做更多,而是明智地放手更多。把本该属于孩子的体验还给孩子,让他们在真实的劳动和实践中,成长为真正独立、有担当的人。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开学礼物,也是教育最该有的模样。(绵一评)

编辑:钱江

4001000000000000

分享

网络台APP下载

西安网APP下载

   电脑版 陕ICP备09025004号
      @2000-2025西安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