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媒体 西安门户
西安网评:花1.27亿元给大山装电梯,到底该不该?
来源:西安网 时间:2025/09/01 10:38 阅读量:

  奇峰耸立的江西灵山,近日因一条总投资1.27亿元、全长七百余米的超长扶梯被推上舆论风口。支持者称其为“无障碍游览”的必要设施,反对者则斥其为破坏自然景观的“面子工程”。这场争论背后,折射的不仅是开发与保护的古老命题,更是公共投资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现实考题。

  景区装扶梯并非新鲜事。从神仙居到牛首山,近年来不少山岳型景区都选择了“电梯上山”的模式。企业的积极推动不难理解。当下,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下滑后,自然景区成为电梯企业的新增长点。但公共决策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综合账。一部长达七百多米的扶梯蜿蜒山间,其对视觉景观的切割、对地质生态的影响、对野生动物迁徙的干扰,都需要专业评估和审慎考量。

  值得追问的是,这笔巨额投资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究竟几何?1.27亿元相当于许多地区全年民生支出的半数,若用于教育医疗或农村基础设施,能产生怎样的社会效益?用近1.3亿元修建一条扶梯,其投入产出比是否经过科学论证?未来运营维护的成本又将由谁承担?自然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固然重要,但必须权衡轻重缓急,让每一分公共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便利老年人和特殊群体游览的初衷值得肯定,但实现这一目标是否只有“大手笔装扶梯”这一种方案?国内不少景区采用的轿厢式缆车,既解决了垂直运输问题,又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山体的破坏。还有一些景区提供背老人上山的服务,既创造就业机会,又保留自然景观的完整性。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案从来不是唯一的,关键在于是否真正以公共利益为先。

  有专家调研发现,个别景区为增加新建电梯售票收益,以“维修”名义关停步道,这种强制消费行为显然与提升游客体验的初衷背道而驰。自然景区如果仍深陷“门票经济”的旧模式,依靠不断上马新项目来吸引客流,而非通过提升服务质量、丰富消费业态来增加重游率,这样的发展路径注定难以持续。

  “山林欤,皋壤欤,使我欣欣然而乐焉。”自然山水之所以令人心向往之,正在于其原始本真的状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固然重要,但任何开发都应当遵循适度、适宜、适应的原则。在便利游览与保护生态之间,并非没有中间道路可走。关键在于,决策过程是否公开透明,是否充分听取了各方意见,是否真正做到了科学论证、民主决策。

  花巨资给大山装扶梯到底该不该,不应只是管理者的一言堂,也不能单凭热情拍板。公共项目必须经过专业论证、公众监督和长远考量。自然遗产不仅属于当代,更关乎子孙后代。今日的建设决策,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因为,这不仅关乎亿元投资的效益,更关乎我们如何对待大自然最珍贵的馈赠。(大白e评工作室)

编辑:钱江

4001000000000000

分享

网络台APP下载

西安网APP下载

   电脑版 陕ICP备09025004号
      @2000-2025西安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