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碳市场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首次针对全国碳市场建设发布的文件。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积极投身于这场绿色变革,而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则是我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举措。《意见》的出台,明确了全国碳市场中长期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与任务书,既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
近年来,我国碳市场建设成果显著。自2021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市场建设实现了稳起步、稳运行,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市场活力稳步提升,数据质量全面改善,推动全社会低成本减排的市场功能逐步显现。截至2025年7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6.81亿吨,成交额467.84亿元,价格“指挥棒”作用逐步显现;2024年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共计2096家,配额清缴完成率接近100%……这些数据见证了我国碳市场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的历程,也表明我国在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减排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在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下,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旋律。从国内形势来看,传统的高碳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绿色低碳转型刻不容缓,对我国高耗能行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从国际形势来看,国际间的绿色贸易壁垒不断涌现,绿色低碳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已成为国际博弈的重要战场。在这样的国内外背景下,我国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既是顺应全球绿色发展大势,也是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掌握绿色低碳领域话语权的必要之举。
为进一步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我们还需从多方面发力。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市场机制,丰富交易产品与交易主体。在产品方面,可逐步推出碳期货、碳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增强市场的风险管理能力与价格发现功能;在主体方面,适时引入金融机构、投资基金甚至符合条件的个人,提升市场活跃度与流动性。另一方面,要强化市场监管,确保碳排放数据真实可靠,严厉打击市场操纵、数据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同时,还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碳市场与国际接轨,提升我国碳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这不仅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也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有力回应。在这一过程中,虽然会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持续发力,以《意见》为指引,坚定不移地推进碳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减排中的作用,就一定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为我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美丽中国注入强大动力,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浪潮中贡献更多的中国力量。
作者:王冰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