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媒体 西安门户
【地评线】加速奔跑的新能源汽车,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来源:西安网 时间:2025/08/15 10:46 阅读量: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年产销规模均超过1200万辆,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全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自主品牌出海步伐加快……“十四五”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作为“十四五”规划中明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度,直接关系着高质量发展的成色。翻开最新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果斐然。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比“十三五”末的492万辆增长5倍多;2025年1至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双超820万辆,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至45%,提前超额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的“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的目标……从政策推动到市场自发,从“小众尝鲜”到“大众选择”,这一系列数据变化的背后,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飞跃,更是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生动缩影。

  产业要“提质”,核心在技术。“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突破新能源汽车高安全动力电池、高效驱动电机、高性能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这五年,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企业与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把“卡脖子”清单变成了“技术清单”。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采用第三代CTP技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保障4C超充稳定运行,缓解了用户的“里程焦虑”;智能网联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座舱和车载软件的不断升级,也让新能源汽车的驾驶体验越来越“智能”……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也为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产业要“向新”,生态是关键。当前,我国已形成涵盖原材料供应、电池生产、整车制造、充换电设施建设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在赛力斯超级工厂,1600多台智能终端与3000多台机器人协同运作,焊接、喷涂等生产环节自动化率实现100%;在南京长安溧水工厂的全自动生产线上,每102秒便有一辆深蓝S7完成装配驶下产线……这既是智能化技术在生产环节深度应用的体现,也是产业生态优化的一个缩影。从“制造工厂”到“产业生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正推动传统产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收官“十四五”,既要回头看成果,也要向前谋长远。眼下,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部分核心技术仍需突破,充电设施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等。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明确“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持续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展望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广阔。在技术创新方面,需持续强化芯片、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创新,推进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技术的迭代升级,实现智能底盘、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跨系统融合。在产业生态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切实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还需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国际合作,不断增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加速提质向新,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从街头巷尾的新能源出租车,到港口码头的电动重卡,再到海外市场的“中国智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每一步,都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能充电”。在决胜“十四五”的收官阶段,只要我们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必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向着汽车强国的目标奋勇迈进。

  作者:王冰

编辑:钱江

4000000000000000

分享

网络台APP下载

西安网APP下载

   电脑版 陕ICP备09025004号
      @2000-2025西安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