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媒体 西安门户
西安网评:打好“文体牌”,书写西安经济增长新篇章
来源:西安网 时间:2025/08/14 08:32 阅读量:

  8月13日,人民日报刊发《让观众的欢呼激发文旅“复利”》的评论文章,点赞西安亮出“文体牌”,打造文旅产业新的增长点。评论中提到,来钟楼下的易俗社文化街区,听一出新编秦腔历史剧《无字碑》;到灞河边的西安奥体中心,看花样游泳选手碧波中起舞;走进大唐不夜城里的陕西大剧院,欣赏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精彩唱段……将“头回客”变成“回头客”,陕西西安亮出“文体牌”,吸引人们“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演出去旅行”,不断打造文旅产业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西安凭借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不断创新的发展理念,在文旅领域成就斐然,2024年接待游客3.06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7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和12.3% ,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如今,西安亮出文体牌,在“演赛经济”上持续发力,不断打造文旅产业新的增长点。

  演出、赛事,已然成为文旅行业的新旗舰产品。在文旅产业中,演出和赛事的重要性愈发突出。业内关于演唱会有“1∶4.8”的说法,即1元门票能带动4.8元的周边消费。无论是比赛还是演出,都能把“过路游”变成“过夜游”。就像2025世界男排联赛西安站,外省观众占比达54%,这些观众在此期间的吃住行、游购娱,延伸了消费链条。与一些难以“反复游”的景点不同,演出和赛事品类多样、内容丰富,是“流动的盛宴”,持续散发着文化吸引力,成为了文化消费的风向标。

  西安打造“演赛经济”,是人文经济学的生动体现,彰显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人文”视角出发,产品供给要聚焦人的文化需求。人们为比赛场上的扣杀呐喊,为唱腔沉醉,期望在演出、赛事中获得优质的文化体验。无论是点燃激情的国际赛事、精心打磨的名团名剧,还是持续火爆的旅游演艺,都切实着眼于人们的精神生活,立足于当地文化资源。像西安的21部大型驻场演艺,如《长恨歌》《无界・长安》《赳赳大秦》等,去年共演出近3.6万场,接待人数超1600万,营收14.9亿元。一场场演出、一个个赛事,不仅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涵养了人们的精神力量,还让西安收获了流量和口碑。

  “人”“文化”“经济”的融合,关键在于创造消费场景。演出和赛事是城市发出的文化邀请函。西安把演唱会、比赛门票打造成“消费神器”,观众领取票根大礼包,在住宿、餐饮等消费时都能享受优惠。票根将分散的文旅、交通、商业场景串联起来,使一次出行带动一套消费,产生乘数效应。并且,演出、赛事还是展示城市魅力的窗口,标注着城市的文化活力。从“演出游”到“城市游”,观众在欣赏演出、赛事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城市文化的认同。西安通过举办各类演出和赛事,让游客不仅为一场演出、赛事而来,更因文化而爱上这座城市,实现“人文”与“经济”、“流量”与“美誉”的相互促进。

  打好“文旅牌”,需要政策加持,政府搭台,城市治理。要推动“演赛经济”实现更大效益,离不开城市治理的系统支撑。票价虚高、黄牛横行会破坏消费体验;管理混乱、黑车宰客会让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演出前后的接驳、大客流下的安全保障、政府补贴对市场的激活,甚至安检的便捷、票根的防伪、流程的简化等,都需要社会治理系统的协调运转。“演赛经济”乃至人文经济的发育程度,体现着一个城市治理的精度、温度与科学度。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城市文旅烟火中蕴含着百姓幸福密码。西安在文旅方面的成就为其“演赛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演赛经济”的兴起又进一步推动了文旅产业的升级。未来,西安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在提升演出、赛事品质的同时,完善城市治理,让舞台、赛场的灯光,点亮城市文化的“高光”,让观演、观赛的欢呼,激发文旅产业的“复利”,书写出更加精彩的人文经济学时代篇章。(西安网特约评论员李翠)

编辑:赵鹏

4001000000000000

分享

网络台APP下载

西安网APP下载

   电脑版 陕ICP备09025004号
      @2000-2025西安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