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有博主在社交平台发视频称,她去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但等证件拿到手时却变成了离婚证,让她哭笑不得。(光明网7月22日)
当新人喜结连理婚姻登记的重要时刻,满怀憧憬领到的竟是离婚证,这种"未结婚先离婚"的荒诞剧,伤害的不仅仅是当事人的情感,更让婚姻登记的庄严性蒙尘,其危害不容小觑。
事实上,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也是人,工作中难免出错,本也情有可原。然而,这看似偶然的“小错”,其破坏力远不止表面尴尬,当严肃庄重的文件签发竟如同儿戏,不免让民众对民政部门的专业操守和严谨精神产生质疑。尤其婚姻登记作为关乎人生重大转折的关键程序,新人原本带着庄重之心前来缔结终生之约,却莫名在喜庆时刻遭遇离婚证的荒唐冲击,心理创伤之深可想而知。
针尖的窟窿能漏斗大的风,发错的离婚证背后的深层病灶,实则是作风顽疾的“暗疮”。一些工作人员习惯于凡事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做事不严谨、不用心,导致在办事程序上敷衍了事,使得审核把关流于形式。再加之,部分基层服务信息技术加持不够,还停留于人工审核的老模式,没有实施身份核验加智能化审核双把关,导致群众人生大事出现了乌龙事件,毁形象伤民心,拉响了加强公共服务监管的警报。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发错的离婚证不是个黑色幽默,不能一罚而过,更不能一笑了之,值得相关部门认真反思反省、立行立改、引以为戒。要避免类似乌龙事件再次出现,唯有高扬处罚的利剑,让管理长出真正有痛感的牙齿,对类似事件的追责不应止于口头批评和内部教育,应当严格设定可量化的责任等级及惩戒措施,方能树起严肃职业的敬畏心。与此同时,加强内部管控技术升级,引入人脸识别等身份校验手段,在每一个关键关口确保人、证、事项三相符。此外,加强监管的力量,采取“云监工”模式,让摄像镜头记录关键岗位操作全过程,既可追溯责任,又能倒逼严谨规范操作。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细节是最好的答卷。婚姻登记台虽小,却是丈量政府温度的尺子,当新人接过证件时的笑容,能照见为民服务的初心。而要治愈信任骨折,既需要制度钢印的硬约束,更需要将如履薄冰的敬畏刻进每个公务细节。毕竟,老百姓不要“震惊体”的道歉,只要那份本该正确的小红本。
作者:王鸣镝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