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媒体 西安门户
西安网评:公共标识,莫要“好看”丢了“好认”
来源:西安网 时间:2025/07/15 14:53 阅读量:

  近日,有消费者反映,商场的一些楼层、厕所标识让人看不懂。公共场所标识的核心功能是给人提供准确、清晰、易于理解的导引信息,但这些年出现了一些过度追求“艺术创新”或“个性表达”、形式大于功能的标识,实在是本末倒置。(大河网7月14日)

  标识的本质是沟通的桥梁,是无声的向导。在医院,清晰的科室指引能减少患者的焦虑;在车站,明确的出口标识可缩短旅客的换乘时间;即便是商场,易懂的楼层导览也能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这些看似微小的符号,实则是城市文明程度的直观体现,承载着公共空间对人的关怀。

  当下一些标识陷入创新误区,根源在于对“美”的理解出现偏差。将厕所图标设计成抽象的几何色块,把楼梯指示藏进书法作品,看似彰显了设计巧思,实则违背了标识设计的基本原则——易识别、易理解、易使用。艺术创作可以天马行空,但公共标识必须脚踏实地,因为,它面向的是老人与孩童、本地人与外来者、健全人与残障人士等不同群体。

  真正的设计智慧,在于在实用与美感间找到平衡。日本东京的地铁站标识,用简洁的字母与数字组合,辅以不同颜色区分线路,即便不懂日语的游客也能轻松换乘。北京胡同里的路牌,在保留传统书法韵味的同时,特意放大字号并添加拼音,既守住了文化味,又兼顾了实用性。这些案例证明,标识并非不能有设计感,关键是要让美感服务于功能,就像好的包装最终是为了保护商品,而非掩盖商品本身。

  让标识回归本位,需要多一些用户视角的考量。设计师不妨蹲下来,从孩子的视线高度看看标识是否清晰;不妨蒙上眼睛再睁开,模拟第一次来到这个空间的陌生感;不妨推着轮椅走走,体会特殊群体的通行需求。公共空间的管理者更应明白,那些不起眼的标识,实则是城市治理水平的试金石。当商场在调整标识时先问问保洁阿姨能不能看懂,当医院在更新导览时征求患者的意见,这种从使用者出发的设计,才是以人为本最朴素的诠释。

  城市的进步,往往体现在对“小事”的较真上。从一盏照亮街角的路灯,到一段方便轮椅通行的坡道,再到一块清晰易懂的标识,这些细微之处的完善,比华丽的建筑更能打动人心。让每一个标识都能清晰地“说话”,让每一次指引都能精准地“抵达”,这不仅是设计的本分,更是文明的底色。

  作者:王雯婧

编辑:钱江

4001000000000000

分享

网络台APP下载

西安网APP下载

   电脑版 陕ICP备09025004号
      @2000-2025西安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