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媒体 西安门户
探寻非遗皮影艺术 守护语言文化根脉
来源:西安网 时间:2025/07/11 15:56 阅读量:

  西安网讯(记者 韩涛) 近日,西安培华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分别来到渭南华州和袁家村非遗文化传承馆,深入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县皮影戏与弦板腔皮影戏,通过专访传承人、亲身体验技艺、记录方言词汇等方式,在光影艺术中感受非遗魅力,探索语言与文化的传承创新。

  华州皮影: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的碰撞

  7月9日,传媒与设计学院“红影声扬”团队在华州皮影博览园专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薛宏权。

  薛宏权深情回顾了他与皮影艺术结缘的历程,讲述了从艺道路上经历的艰辛与坚守。并详细介绍了创作的经典作品从构思到成品的心理路程和艰辛经历,并强调了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之心与匠人坚守的重要性。

  专访中,薛宏权还分享了传统皮影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实践——创作《惩恶扬善小哪吒》等皮影动画,借助数字化手段吸引年轻观众。他表示:“匠人需敬畏传统,更要敢于突破。”团队成员通过专访与参观,深刻体会到皮影艺术的历史底蕴与当代活力,并制作专题视频助力非遗传播。

  乾县皮影:方言与普通话的双重守护

  7月10日,语言学与艺术学专业学生组成的“推普护方”实践队走进乾县袁家村非遗文化传承馆。

  展馆中央的白色幕布上,武松与猛虎的缠斗正进入高潮——非遗传承人吴夫才以三根竹竿为指挥棒,十指翻飞间,虎目突然迸发白底红心的凶光。"这是祖传的'活眼技法',虎眼球用驴皮削至0.1毫米,丝线一提就能转动。"老人布满老茧的拇指轻抖,幕布上的猛虎瞬间立起前爪。在吴师傅指导下,队员们亲身体验了由11块牛皮制成的武松皮影,感受“手腕力度决定角色魂魄”的精妙。

  团队特别关注皮影戏中的方言保护,记录“嫽咋咧”“谝闲传”等乾县方言词汇,并用普通话标注释义,构建“方言词汇库”。吴夫才表示,表演坚持用方言演唱以保留韵味,但新增普通话解说系统,让传统艺术更易传播。实践队还发现,当地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学生用方言演绎剧目、用普通话解说,实现文化多样性的活态传承。

  皮影戏作为关中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千年技艺与语言记忆。团队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既需坚守匠心,也需创新表达;语言保护既要推广普通话,也要留存方言根脉。正如队员所言:“我们接过的不仅是皮影,更是文明传承的使命。”

编辑:张楠

4000000000000000

分享

网络台APP下载

西安网APP下载

   电脑版 陕ICP备09025004号
      @2000-2025西安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