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安徽淮北一名顾客在某刮刮乐摊位刮中百万元大奖,但摊主却以未支付票钱为由夺走中奖彩票,引发争执,最终报警处理。此事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在网上发酵,受到网友广泛关注。7月7日,淮北市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发布通报,称涉事双方已达成一致意见,中奖彩民已顺利兑奖。
我国在法律上规定,彩票销售构成买卖合同。根据《民法典》第二百二十四条,彩票作为动产,交付即转移所有权。店主交付彩票时,无论是否付款,物权已归属购买者。但是在实际实践中,由于对交付认定标准的不同,导致因彩票是否提前付款引起的纠纷事件频发。前不久,湖南一男子在彩票店刮出100万元大奖后未付款欲离开,店主以未付款为由扣留彩票并报警,事后警方协调,双方最终达成和解;新疆多名彩民赊账购买彩票后拒绝还款,店主最终只能通过法律诉讼追讨。
事实上,中国彩票行业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已形成千亿级市场规模。据财政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彩票销售额达6234.86亿元,彩民人数规模达3亿之多。与庞大的市场规模相对应的,是日益增多的彩票纠纷案,这反映出彩票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相应的监管和制度建设都存在滞后的问题。倘若对此视而不见,势必会导致公众对彩票交易的公正性和安全性产生质疑,最终影响整个彩票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亟需构建更加完善的监管体系,加强行业制度建设与自我规范,推动彩票行业高质量发展。
行业主管部门应强化制度建设,针对彩票先刮后付的交易潜规则与现行规定模糊性存在的冲突,进一步完善交易规范,明确付款确权的核心原则,对彩票销售全流程实施标准化管理。同时,要建立纠纷快速响应机制,在处理纠纷时迅速反应,依据监控录像、交易记录等客观证据作出裁决,避免因处理滞后引发舆论漩涡。监管部门更要定期开展行业巡查,对默许违规交易的销售点实施分级处罚,通过制度红线倒逼合规经营。
彩票从业者应加强行业自律,践行诚信经营的原则。涉事摊主在百万奖金面前的失态,本质是商业诚信的失守。从业者需清醒认识到,彩票销售不仅是商品交易,更承载着公益属性与社会信任,应将不贪意外之财作为职业准则,在销售时主动提示交易规则,对老顾客的赊账刮奖需求明确拒绝,坚守原则,从源头上消除纠纷。彩民群体也应提升风险意识,在刮奖前确认付款完成,保留相关凭证,才能避免在幸运女神降临时“中奖变糟心”。
面对百万元大奖的诱惑,人性的天平很容易在利益面前倾斜,监管与诚信便成了稳住天平的重要砝码。淮北彩票纠纷事件不是特例,也不可能完全杜绝,唯有加强监管和制度建设,强化行业自律和诚信教育,才能让彩票市场更加规范、公平,让彩票回归公益向善、购彩怡情的初心和本义。
李振纲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