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媒体 西安门户
西安网评:“网红医生”请慎用自己的话语权
来源:西安网 时间:2025/07/09 09:47 阅读量:

  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与直播平台让知识传播的边界大大拓展,医疗科普也搭上了这趟快车。越来越多医生投身其中,借助直播和短视频,将晦涩的医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为提升公众健康素养贡献力量。然而,随着医疗科普热度的攀升,一些“网红医生”却偏离正轨,把科普变成了牟利的工具,滥用手中的话语权,引发诸多乱象。

  专业权威本是医生的宝贵财富,也是公众信赖他们的基石。可部分网红医生却将其当作谋取私利的“背书”道具。在短视频和直播间里,他们打着科普的旗号,行违规导医导诊之事。线上简单几句交流,便引导患者前往指定医疗机构,全然不顾医疗流程的严谨性与规范性。更有甚者,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的引流,与不良机构勾结,开出高价药物,罔顾患者的健康与经济负担。央视曾曝光,一些网红医生在短视频平台自称专家,号称有独家方法或特效药,记者假扮患者按其指引就诊,短短5分钟就被开出3000多元的中药,其背后的利益输送令人咋舌。

  直播带货领域也未能幸免。网红医生们在利益驱使下,纷纷化身“带货主播”,在直播间里推荐各类药品、保健品乃至医疗器械。其中,不乏没有相关资质却推荐处方药的情况,或是通过隐晦软广植入推销高价保健品。为了吸引眼球、获取流量进而实现敛财目的,他们无所不用其极,夸大治疗效果,编造“神奇治愈”故事,宣称某种药物或疗法能“包治百病”;虚构病例,利用大众对疾病的恐惧和对健康的渴望,骗取信任,诱导消费。

  这些乱象的产生,不仅损害了公众的切身利益,也严重破坏了医疗行业的形象与声誉。公众本是怀着对医学知识的渴望和对医生的信任去关注这些网红医生,期待获取科学、准确的健康科普内容,结果却被误导、被欺骗,这无疑会让大众对整个医疗科普领域产生信任危机。而对于那些真正用心做科普、坚守职业道德的医生来说,这些害群之马的行为也让他们的努力被蒙上阴影,使得大众在面对海量医疗科普信息时,变得更加谨慎和怀疑。

  要整治网红医生乱象,让医疗科普回归正轨,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从监管层面来看,国家卫健委已明确表示将与相关部门一起,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的整治力度,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未来,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红医生在科普过程中的行为边界,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卫健委负责医疗专业内容审核,市场监管部门查处虚假广告,网信部门督促平台履行责任,形成监管合力。平台也需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完善内容审核机制,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如AI识别系统等,加强对医疗科普内容的筛查,及时清理违规信息,对违规账号采取封号等严厉措施。

  与此同时,公众自身也要提高辨别能力,在获取医疗科普知识时,保持理性和谨慎,不要盲目轻信网红医生的一家之言。看病就医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有资质的医生。

  网红医生们,请珍惜手中的话语权,这是公众赋予的信任,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医疗科普的初衷是传播知识、守护健康,而非谋取私利的手段。只有坚守职业道德,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才能真正发挥医疗科普的价值,让互联网成为传播健康知识的有益平台,而不是充斥着虚假与欺骗的混乱之地。

  李慧

编辑:钱江

4001000000000000

分享

网络台APP下载

西安网APP下载

   电脑版 陕ICP备09025004号
      @2000-2025西安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