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10027.1万名,比上年净增108.6万名。党的基层组织525.0万个,比上年净增7.4万个。这一数据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蓬勃发展与强大凝聚力,百年大党正以昂扬之姿,在时代征程中奋勇前行,不负人民厚望。
来路不忘初,奋斗知方向。从历史长河回溯,自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半封建、内忧外患的黑暗深渊,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探寻救亡图存之路,却一次次铩羽而归。直到马克思主义的曙光照亮中国,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燃起了拯救民族危亡的希望之光。党带领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让人民当家作主,使社会主义从理论设想变为现实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党又领导人民不懈奋斗,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开启改革开放伟大征程,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彰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新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在科技领域,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斐然成就。曾经,我们科技基础薄弱,在国际科技舞台上难有话语权。如今,“嫦娥”揽月、“天问”探火、“奋斗者”号探秘深海、“中国天眼”洞察宇宙,基础前沿研究不断突破;5G技术广泛应用、高铁飞驰、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跨越发展。从“两弹一星”奠定国防安全基石,到如今全方位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科技进步的背后是无数党员科技工作者的默默奉献,他们以坚定信念和卓越智慧,诠释着对党的忠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担当,推动中国向科技强国大步迈进。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改善民生,执政为民成为我们党的不二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奋斗,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贫困落后,到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收入稳步增长,就业机会增多,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在乡村,党员干部引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展特色产业,让乡村旧貌换新颜;在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无数党员扎根基层,为群众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幸福之花在祖国大地处处绽放。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升。曾经,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常被边缘化,饱受欺凌,在国际事务中没有话语权。如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为共建国家带来发展机遇,彰显大国担当;在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等全球性挑战中,中国积极贡献力量,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的声音在国际上愈发响亮,这背后是党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是全体党员团结带领人民拼搏奋进的结果。
一个党员一面旗,10027.1万名党员如同繁星闪耀,汇聚成推动国家发展的磅礴力量;525万个基层组织则是坚强战斗堡垒,筑牢党执政的根基。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苦。当前,在民生领域还存在着弱项和短板,广大党员干部要带着感情深入到群众中,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用心用情查实情、摸实底,解决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真正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使命在肩,勇毅前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继续砥砺奋进,续写辉煌篇章,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行,不断创造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不辜负人民的殷切期望,展现百年大党的卓然风采。(西安网特约评论员李红军)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