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西安市多部门开展野生鸟类放归活动,首批适宜放归的859只“蓝天精灵”被放归大自然怀抱,重返蓝天。上午10时,鸟儿们展翅飞向蓝天的瞬间,引发了现场群众阵阵欢呼。
当天放飞的笼养野生鸟共计263笼、859只,这些“蓝天精灵”挣脱樊笼,振翅高飞,重归大自然的怀抱。这一壮观场景不仅标志着西安市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迈出坚实一步,更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这座古老城市的生动实践。
此次放归的野生鸟类种类繁多,其中有192只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像红血绣眼、红喉歌鸲等珍稀鸟儿,它们身姿灵动、羽色艳丽,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另外667只为“三有”野生动物,如黄腹山雀、暗绿绣眼等,它们共同编织起城市生态的斑斓图景。这些鸟儿或是在意外中受伤,或是遭到非法捕猎,幸运的是,在西安市各部门、热心市民与专业救助人员携手努力下,重获新生,迎来回归天空的这一天。
这859只鸟儿重返蓝天,背后是西安在野生动物保护上的不懈努力。在前期开展的保护野生鸟类专项行动中,已救助4000余只野生鸟类,近3000只是市民群众在宣传引导下主动上交,剩下1000余只是公安、林业、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工作中查处收缴,最终都由市野生动物救护站统一收容救护。为确保放归的鸟儿能健康存活,市林业局委托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对其物种来源与健康状况进行实地评估,只有达到放飞标准、具备野外生存能力的鸟儿才被允许回归自然,这既保障了鸟儿的生命安全,又避免了外来物种对本地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
放归地点的选择也大有讲究,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作为主放飞点,以及西安植物园、长安区五台林场、雁塔区杜邑公园等同步放飞点,皆是林木繁茂、草地葱郁、水源充足、食物丰富的鸟类栖息和繁殖佳地,为鸟儿们提供了理想的新家。在鸟儿放飞的那一刻,现场群众爆发出阵阵欢呼,那是人们对生命回归自然的喜悦,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愿景的共鸣。
从宏观角度看,鸟类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它们在控制害虫数量、传播植物种子、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野生鸟类,就是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守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此次西安市大规模放归野生鸟类,正是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推动鸟类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的有力举措。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大美西安你我同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党的二十大擘画的美好愿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当我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平衡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自然也会回馈我们更加美好的生活。西安通过这次放归活动,不仅让859只鸟儿重获自由,更为城市的生态画卷增添了灵动的一笔。它向社会传递出强烈信号: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生态兴则文明兴。希望未来,在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下,能有更多的“蓝天精灵”翱翔于西安的天空,能有更多市民参与到爱鸟护鸟行动中来,形成全民保护野生动物的良好氛围,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断延续,共同绘就生态文明建设的壮丽篇章。(西安网特约评论员李慧)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