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笔下,为博贵妃一笑,千里加急运送荔枝的场景,尽显古代运送荔枝之艰难。在那个时代,荔枝是极为珍贵的水果,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用,寻常百姓只能望“荔”兴叹。
然而,时光流转,事过境迁。如今荔枝已实现四季常鲜,从岭南枝头轻松抵达全球餐桌,这一变化令人惊叹,背后更是中国科技、交通、农业日新月异发展的生动注脚。
在我国古代,受限于落后的种植技术,荔枝产量稀少,且仅在特定地区生长。加上交通闭塞、保鲜技术匮乏,要将荔枝从岭南运往长安,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据记载,为了让杨贵妃能吃到新鲜荔枝,唐玄宗不惜动用驿站的快马,以接力的方式日夜兼程运送,换马不换物。即便如此,从岭南到长安仍需耗时8至10日,远超荔枝3至5天的保鲜期。为延长保鲜期,古人不得不采用竹筒密封、冰水镇存等原始方法,成本高昂,普通百姓根本无力承受,更难以享受。
而如今,中国在荔枝种植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科研人员利用低温冷库等设施农业技术,对荔枝品种进行精准的反季节栽培研究与应用。通过科学调控温度、光照、水肥等关键因子,成功诱导荔枝树在非传统季节开花挂果,实现“错峰上市”。例如,在“中国荔乡”广东茂名,当地科研团队通过不懈努力,让荔枝的市场供应期大幅拉长,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全年对荔枝的需求,还缓解了集中上市带来的价格压力,提升了果农的收益空间。同时,茂名推广的保鲜全链集成技术,可将部分荔枝保鲜期从6天延长至1个月,让荔枝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保持鲜美口感。
现代交通体系的飞速发展,更是让荔枝的运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岭南到长安,古代的“荔枝道”全程约1062公里,依靠人力和畜力运输,速度缓慢且损耗巨大。如今,纵横交错的高铁网络、高效便捷的航空货运以及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构建起了强大的物流运输体系。荔枝从采摘到上飞机,仅需半天时间,并能于次日送达海外客人手中。深圳机场连续开通多条荔枝航空运输专线,设置优先收运窗口、专属安检口和快速办理柜台,确保荔枝货物“随到随检”;佛山海关开设“绿色通道”,企业节假日也可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申请预约通关,极大地缩短了通关时间,让岭南荔枝能够高效“飞往全球”。
交通强则国家强,交通兴则百业旺。从昔日驿马扬尘十数日的艰辛,到如今高铁风驰电掣的“次日达”,荔枝运输速度的飞跃,是时代发展的生动写照。荔枝也从曾经的宫廷贡品,摇身一变成为寻常百姓餐桌上的常见水果。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中国科技、交通、农业的强大实力,更彰显了国家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曾经,吃荔枝是一种奢望;如今,荔枝自由已成为现实,这是时代的馈赠,也是中国不断进步的有力见证 。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驻足全国各地大街小巷,新鲜的荔枝随处可见,皇帝的贡品成为百姓日常。小小的荔枝,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蕴含着中国故事,更承载着中国发展的伟大成就。相信在科技、交通、农业等多领域持续创新发展的推动下,未来将会有更多曾经的“奢侈品”走进寻常百姓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西安网特约评论员李雄)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