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媒体 西安门户
西安网评:灾难中榕江的灯火照见一个国家的温度‌
来源:西安网 时间:2025/06/29 21:46 阅读量:

  贵州榕江的这场暴雨,下得让人揪心。但洪水冲垮了房屋,淹没了街道,却冲不散人心。纵览媒体报道,在这座因“村超”而闻名的小城里,让人看到的不是灾难面前的慌乱与无助,而是一幅由无数普通人用双手绘就的温暖图景——合约食堂里彻夜不灭的灯火,村民肩挑背扛送来的自家蔬菜,甚至有人牵来了耕牛。这些细节,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力量。

  榕江的故事,是从“村超”开始的。那片绿茵场上的呐喊与团结,早已融入了榕江人的血液。当洪水来袭,啦啦队队长陈忠祥一声号召,队员们从赛场转向厨房;卖卷粉的周利艳放下生意,拿起菜刀,就来切菜;餐饮店主杨玉碧顾不上自家被淹的门店,转身为救援人员炒菜。这种默契,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深植于乡土中国的文化基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有人说,灾难是一面镜子,照出一个社会的底色。榕江的这面镜子里,映出的是普通人的自觉与担当。八旬老人背来谷子现碾大米,匿名者以“小草”之名捐出万元,清淤现场的一句“饭盒压实点”,都是最朴素的行动。村民黄丹说:“生意以后有的做,只要家乡好,一切都会好。”这句话,道出了榕江人的共同信念,个体利益的出让,是为了集体的重生。

  当然,救灾不是仅靠热情就能完成的。6月29日凌晨,榕江县政府的“让出生命通道”通告,看似是一道冰冷的指令,实则是对生命的敬畏。它提醒我们,民间力量再澎湃,也需要与专业救援形成合力。村民自觉停驶私家车,干部喊出“后勤只吃三分饱”,让我们从中看到了秩序与温情的双向奔赴。这种“政府主导+民间自发”的模式,既尊重民众的创造力,又确保救灾的科学性,正是中国基层治理的智慧。

  榕江的抗洪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社会的独特窗口。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个体与集体融合。从“村超”的激情到抗洪的坚韧,从匿名捐款到合约食堂,这些行动背后,是一种无需言说的信任,对家乡的信任,对彼此的信任,对未来的信任。这种信任,不是靠标语喊出来的,而是靠无数微小的行动积累起来的。

  灾难终将过去,但榕江的灯火不会熄灭。那些在洪水中闪耀的微光,会化作这座城市复苏的养分。当我们回望这场灾难时,或许会发现,它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伤痕,更是一种力量,一种在平凡中见伟大、在苦难中见温情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属于榕江,也属于这个国家的每一寸土地。榕江人已用行动告诉我们,只要人心不散,再大的灾难,也冲不垮一个民族的脊梁。

  作者:丁慎毅

编辑:赵鹏

4001000000000000

分享

网络台APP下载

西安网APP下载

   电脑版 陕ICP备09025004号
      @2000-2025西安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