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一则重磅消息让文学圈振奋:文学期刊《花城》宣布实施“稿费倍增”计划——稿费最高将提至“千字两千元”,位列文学期刊第一水平。广东省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南方传媒总经理叶河直言“文学是出版皇冠上的明珠”,“我们实施稿酬倍增计划,就是要继续‘让金子发光,让作家体面’。”
《花城》的底气,源自于46年对文学初心的坚守。1979年,创刊之初,《花城》杂志便以昂扬的势头,汇入上世纪80年代的第一个文学浪潮。丰富、大胆、创新的品格,造就了其立于时代潮头的先锋姿态,这也是《花城》传承至今的精神基因。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诞生于此,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震撼文坛、王小波的《革命时期的爱情》引发激烈回响……《花城》用开阔的视野持续为文坛输送重量级创作,而此次“稿费倍增”的变革,更是一次以真金白银护航优秀作品的勇敢探索。
提高稿费的背后,是对于创作价值的郑重托举。稿费从来不只是一个单薄的数字,它是写作者的经济尊严,是社会对文化工作者劳动价值的认同。回望现代文学史,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直言“钱是要紧的”,正是稳定的稿酬支撑他在动荡年代笔耕不辍;钱钟书在《围城》创作期间,稿费收入让他得以远离喧嚣,专注打磨这部“新儒林外史”;贾平凹以稿费托起“商州系列”的乡土书写,成就一部部充满大地气息和生命灵感的著作……今天的作者,同样需要这样的激励。当不用为一笔水电费发愁,不必为孩子的学费焦虑,作家们才能更好的将人性的光芒、时代的褶皱刻进文字的力量。
然而,不得不承认,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严肃文学的发展举步维艰。短视频、网络文学、游戏等新兴娱乐方式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分散了大众的注意力,严肃文学的受众逐渐减少,核心读者群体呈现老龄化趋势。与此同时,文学期刊的发行量不断下滑,印刷成本却与年俱增,经费紧张成为常态,提高稿费更是难上加难。
正因为前路艰难,逆流而上的坚守才愈发珍贵。事实上,已有不少文学期刊正以创新姿态破局突围。《人民文学》与董宇辉合作直播售刊,短短4小时内售出99万册,让《红楼梦》《活着》等经典作品走进直播间;《收获》举办“文学无界夜”,邀请作家与音乐人、画家跨界对话,让文学与当代艺术碰撞火花;而《花城》除了升级稿费标准,还在激励原创文学创作、吸引名家力作上下足功夫,比如创新内容策划、助力作品实现“10w+流量曝光”等等。所有的努力都证明着,严肃文学的光芒从未黯淡,缺失的只是与时代对话的新语法。
真正的文字力量,始终在好的作品中。“千字两千元”并非万能解药,却为严肃文学的突围提供了一种可能。我们期待更多文学期刊能如《花城》般,坚守文学理想,积极创新求变;期盼当代作家珍惜当下的创作土壤,在喧嚣中守护文字纯粹,在时代里书写直抵人心的史诗。(任晓敏)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