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用海归派,只在国内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海归派里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今天,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拒用海归派言论引发热议。
作为国内知名企业与民族品牌,注重在国内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彰显一种人才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固然值得敬重与点赞。不过,因“海归派里有间谍”而拒用似乎又过于片面与偏激。更何况,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才是兼容并蓄、创新进取、宽怀广阔的价值追求。尤其,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和改革开放大背景下,不拘一格降人才,唯才是举,才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
人才是第一资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人而用,以事用人,才能实现人岗相适、让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事,达到事业与人才“双向奔赴”的良好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海归派接受了不同教育背景和不同层面知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国内人才相互取长补短,彼此融合联动,为事业发展发挥出“1+1>2”的效应,这也是引进外来人才的实践意义与价值所在。所以,因噎废食,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并非宽容待人、尊贤尚才的正确理念。
科技创新时代,人才竞相奔涌,任何局限思维与牢笼想法皆非育才之道。激发人才活水,既要向内育才唱好“担当主角”,也要向外引才打好“神助攻”,做到内外兼修、内育外引相结合,方能让人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海归派拒之门外,显然是人才观用人观的错误观念。要知道,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树牢开放引才理念,也是推动科技、知识、视野、专业技能相互碰撞的实践需要与发展要义。从本质与规律而论,坚持打开大门引才、大胆用才,既是科技创新发展的自信体现,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品德、人格、修养是人才的基本要求与根本前提,唯才是举,任人唯贤,关键是要把“德”摆在第一位。若因个别特殊原因而否定一座人才宝库,也暴露出一刀切、一锅煮的观念偏见。选人用才,贵在精准识才,方能量人而用。一方面,相关用人单位尤其是负责人,要提升识才的能力、爱才的诚意、容才的雅量;另一方面,要构建崇尚人才、人尽其才、争相成才的干事创业环境。
说到底,为我所用,才能各尽其才,各领风骚,让时代中国活力更加强劲。改革开放奔涌向前,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很明显,秉持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胸襟与广博,共同营造接纳世界八方人才、欢迎全球精英汇聚的浓厚氛围,这才是时下中国的时代要求,也只有形成全球各类人才在中华大地齐头并进、百花争艳的良好局面,才能为时代中国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凝聚起强大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段官敬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