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文章指出,建设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事关提升国际竞争力。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国民精神凝聚力,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深挖文化宝藏,支持文化创新发展,用好用活优秀文化,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
深挖文化宝藏,不断探索历史、探寻文明,开掘文化深度。“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拥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和灿烂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各地各部门要深入挖掘本地区本行业优秀传统文化、人文历史、特色习俗,建立完善文化内涵研究机制,加强对民族地区、偏远山区、革命老区等地区人文历史研究整理、档案管理,讲好本地故事、传承优秀习俗,构筑起独特的文化体系。要加强文化遗址挖掘保护,培育打造优秀的考古专业队伍,积极探索未开发的文化遗址,做好项目建设过程中文物保护工作,丰富中华文化遗产。要积极探索发现民间优秀习俗活动和手工技艺,积极开展习俗表演、手工技艺展示等活动,组织符合条件的传承人申报非遗技术传承人、工匠等,让中华优秀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营造创新氛围,激活创新能力、发展动力,增加文化厚度。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黑神话悟空》游戏火爆出圈,到《哪吒之魔童闹海》电影全球圈粉,再到“china travel”成为海外民众新时尚……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并逐渐走向世界、影响世界。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创新创造氛围营造,营造良好文化创造生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文艺民主。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坚决惩治盗版、抄袭等违法行为,支持文艺工作者扎根生活、潜心创作,打磨出更多传世经典之作。要积极探索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融合机制,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改进文化创作生产流程,为文艺表演、文化创作、文化产业插上“数字化”翅膀,推动文化创造的“硬件”和“软件”全面升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用活优秀文化,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提高文化效度。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随着社会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愈加强烈,对精神文化供给产品要求越来越高。各地各部门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兴产、以文惠民,加快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加快建设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打造更多精品博物馆、图书馆、遗址等优秀文化传播载体。要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优化文化产品供给。要积极开展文化进万家惠民活动,常态化组织开展文艺表演、传统技艺比拼、电影下乡等活动,以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余凯)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