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更替,时节如流。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的关键一年。这一年,西安锚定“六个打造”奋斗目标,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聚力推进全市“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中奋勇争先。这一年,西安全面推进更高水平乡村振兴,以“千万工程”为笔,以“民生福祉”为墨,扎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一幅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几天正值草莓的盛果期,走进西咸新区马王街道双桥村,草莓大棚里果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一颗颗果子在翠绿叶子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诱人。作为“三秦草莓第一村”,近年来,双桥村按照“靠城沿路、因地制宜、集中连片、规模发展”思路,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不断更新草莓品种,延长产业链条,拓宽销售渠道、创新产品品类,全力发展草莓特色产业,全村年产量可达4000吨。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这一年,西安聚焦特色现代农业,优化壮大“三区一带三基地13+6集群”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成乳制品、蔬菜、猕猴桃等3条百亿级和花卉、葡萄2条50亿级特色产业链。打造西安都市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基地20个、西安乡村空间站18个,深度推进农文、农旅、农科、农教融合发展。
中午时分,长安区引镇街道西堡村村民王尊利正在自家的厨房里忙碌着,她拧动旋钮,燃气灶上一股蓝色的火苗跃动起来。村里的天然气是去年10月底接通的,感受到天然气的便捷,王尊利心里还盘算着装一台壁挂锅炉,温暖过冬。在引镇街道天王村的村口小公园,刚刚吃过午饭村民李炳道正悠闲地晒着太阳。天王村是引镇街道市级“千万工程”重点村,去年利用上级奖补资金和村里自筹资金,改造了2700多米长的进村主干道,安装了路灯,提升了道路两旁的绿化,修建了三处小公园。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西安的广袤乡村迎来蜕变。这一年,西安将“千村示范、全域提升”工程纳入重点工作,成立专班推进,明确44个市级部门101项具体任务,并计划从2024年至2027年,每年统筹不少于10亿元资金支持“千万工程”建设。目前,市级“千万工程”重点村已支持项目351个,投入资金5.47亿元。90个市级重点村入选首批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占全省五分之一。
这一年,西安坚决扛稳粮食生产责任,坚持“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策”协同,粮食总产量143.3万吨,较上年增加2.87万吨、增长2.04%。全年粮食总产量连续五年站稳140万吨台阶,实现“二十一连丰”。
这一年,西安以重塑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实施6大工程、22项行动,深入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建成美丽村庄738个、美丽村庄片区12个、美丽庭院10万余户。全市4597个自然村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占比已达100%,实现了全域治理。
乡村振兴不仅是外在形态的华丽转变,更是内在发展动能的全面激活。新的一年,西安将在“千万工程”的引领下,做强产业,厚植经济根基;优化生态,绘就山水画卷;创新治理,营造和谐乡风,共同绘就产强、村美、民富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