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一曲《松花江上》,唱不尽三千多万东北民众流离失所、惨遭奴役的悲愤。九十年前的今天,“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人民从此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90年过去了,中国早已不是过去那个任人宰割的中国,但“九一八”事变作为一道抹不去绕不开的伤疤,已经深深烙在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头。又是一年“九一八”,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要鉴往知来,从战争的代价中记取教训,从胜利的昭示中汲取力量,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奋发有为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铭记“九一八”,就要牢记饱受欺凌的屈辱历史,敲响落后挨打的思想警钟。从1931年到1945年这十四年间,中国大半土地遭到日本侵略者的践踏,930余座城市被占领,上千座城市被炸为废墟,4200万名难民无家可归,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超3500万。可以说,那是一段悲惨屈辱的苦难历史,也是一部觉醒奋起的悲壮史诗。中国人民从落后挨打、受人欺辱的历史教训中,深刻领悟到“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一个民族只有自强,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自立”。今天我们回顾那段历史,就要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铭记“九一八”,就要致敬永不屈服的民族气节,营造崇尚英雄的浓厚氛围。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全体中华儿女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族群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杰出代表。正所谓“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今天我们回顾那段历史,就要使英雄主义价值观得到有效传播,让英雄情怀深深融入血脉、用英雄壮举时时激荡心灵、将英雄精神代代传承弘扬。
铭记“九一八”,就要继承革命先辈的未竟遗愿,激励吾辈自强的报国斗志。国难当头,多少革命先辈毁家纾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新的长城,在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今90年过去了,中国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几代人的发愤图强、艰苦奋斗,我们消灭了绝对贫困、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我们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可以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今天我们回顾那段历史,就要秉承先辈遗志,奋勇搏击、迎难而上,以过硬本领展现新作为,以过硬担当夺取新胜利,在新征程上留下许党报国的奋斗足迹。
作者:王梓哲
编辑: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