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两则跟慰问相关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先是青岛某街道办慰问的困难户家里摆茅台酒瓶,后是东莞长安镇社区干部慰问“住别墅”的困难家庭。相比之下,东莞这起风波,被不少网友认为解释起来更难。毕竟,茅台酒瓶可以是捡的,乌龙茶礼盒可以是空的,但别墅总不会是凭空得来的。
新春慰问是每一年的常规工作,是一项暖心工程,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润滑剂”功能。这两个新春慰问中出现的问题,成为了舆论的导火线,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对新闻事件巨大的关注度,也反映出来群众对慰问工作的质疑,这是群众参与治国理政的生动诠释,让我们看到了在新时代,群众参与治国理政的自觉性越来越强,也让党员干部工作的透明度越来越大。当然,领导干部的工作不可能做得十全十美,自然会出现质疑和问题,关键并非是出现问题,而是解决问题的态度,是采取“捂盖子”,还是采取科学、理性、诚挚地解开群众思想“疙瘩”。
“慰问质疑”是人民群众对干部工作的一种监督,这背后的真问题不仅仅是“茅台酒瓶”“乌龙茶礼盒”“别墅”的问题,更在于对慰问工作本身还存在很多的误解,要及时地化解群众对走访慰问的疑惑,也是对干部执政能力的考验。要尽快澄清事实,才能让大家能够知其然,更知所以然,方能及时地消除他们心中的“梗阻”,让一些“关系户”“人情户”“乱慰问”等情况搭不上走访慰问“列车”谋私利。
群众对问题的质疑之声,是一次善意的提醒,能够让领导干部及时地发现在工作上还做得不足的地方,自然也需要他们能够把走访慰问的工作“晒”出来,与其在群众发现问题的时候“质疑”,不如提前坦坦荡荡地把走访慰问的工作告知于众,鼓励大家参与对走访慰问的监督,才能更好地破除群众对走访慰问的质疑,这种“抢先一步”的工作模式,更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消除“慰问质疑”是对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一次完善工作的提升,能够让领导干部把群众工作做得更加全面,在细枝末节上也不忽视,更需要发挥制度优势,让走访慰问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鼓励群众参与对干部走访慰问的监督,既能有效地杜绝走访慰问工作中的“形式主义”“虚假问题”,也能够真正地把慰问的善意和温暖传到位。(婧蓝)
编辑:钱江
电脑版
@2000-2021 西安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