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至德 莫大于忠
在《礼记·中庸》有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睹: 看。闻:听。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也要谨慎,在没有人听到的地方也要畏惧。意指修德贵在无人监督时也能严格要求自己。实则,与《忠经·天地神明章第一》中说:“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忠,是人对天地、真理、信仰、职守、国家及他人等都至公无私,始终如一,尽心竭力的负责完成分内义务的美德。
许衡,字仲平,号鲁斋,世称“鲁斋先生”。在其未做官时,盛夏行路因天气炎热,口渴难耐,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路人纷纷去摘梨吃,惟独许衡静坐树下不动。有人不解地问:“何不摘梨解渴?”许衡答曰:“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么乱,梨树哪有主人”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难道我们的心也无主了吗?”在心性问题上,许衡认为人禀赋天理即天命之性。人性本善,是本然之性。但人禀气有清浊之不同,故又有气质之性。而许衡的品德言行大为人们推崇,被后人誉为“元朝一人”,正是坚守始终如一的“忠”。
诸葛亮46岁得子诸葛瞻,他写给儿子和外甥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外甥书》曰:“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襟怀坦荡的品格,递延“忠”的真谛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诚干净担当”,忠居首位,足见其重。忠诚,是衡量党员政治品格的重要标准、检验党员党性纯度的试金石,也是找准解决问题路径的铺路石。现实中,个别党员干部将“忠”字写在面上,不但能干事,也的确干成了不少事,甚至口碑还不错,可是他们在为公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谋私,所谓能干能腐,边干边贪。有的以上项目为幌子,在发展经济中夹带“私货”,在规划批地中先为“自家人”划好地盘,在工程建设中为“兄弟”的企业插手干预,在国有资产改制中巧取豪夺、化公为私。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只要立的是直杆,就不会有弯曲的影子。比喻上面是正直的,下面的才会无私。纵观个别党员干部把自己装扮得非常敬业操劳,经常加班加点,废寝忘食,甚至夜里开会,口口声声为了工作顾不上家,但是前脚刚离开办公室,后脚就去了情人的“温柔乡”或高档会所吃喝玩乐;有的上班时间衣着朴素、勤俭节约,私下里却是纸醉金迷,不是豪车不坐、不是好酒不喝、不是名牌不穿;有口头常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从政、管好家人,实则干的却是前门当官、后门开店、封妻荫子那一套等等如是。
“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优秀年轻干部必须对党忠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优秀年轻干部要把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作为人生信条”。语重心长的嘱托,是对年轻干部群体明确的政治要求,当然,更是对所有党员干部的勉励。真正做到里里外外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人生的路径就会行稳致远。(鱼予)
编辑:钱江
电脑版
@2000-2020 西安网 版权所有